看完這篇文章後,

一直想回點什麼。

 

某米其林三星大廚 曾在書裡描述

他去探訪好吃番茄產地的故事

番茄的主人 形容市售番茄 就像『染色偽物』 <--忘記完整句 大意類似這樣

吃過經歷刻意控管溫度 水質 特殊肥料生產的番茄

其餘的番茄 都將成為 毫無味道般的存在 <--有點能略為感同身受 就像吃過台南的江水號後 他芋泥霸主的地位 在我心中就此堅定不移

 

要能吃到真正番茄 前提是必須知曉

甚至相信 有那樣的番茄存在

 

問題是 在還沒吃過那顆番茄以前

你怎麼知道 真正番茄滋味是什麼?

 

大量生產 是工業革命後的產物

浪漫時期 音樂甚至是貴族專有特權

娛樂普及化 在某時期確屬必要之惡

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有等價資源

為此

大眾傳播的普及 即便是稀釋再稀釋後的版本

依舊能成為資源匱乏者

踏進領域基礎的入門磚

 

但怕的不是自助餐供應無限暢飲的紅茶

怕的是 某人只喝過自助餐的免費紅茶

卻就從此認定 紅茶味道就是那個樣子

 

相對娛樂產業稀釋化

更可怕的是 隨之而來的理所當然

聽數位化音樂 於是認定音樂就是那樣

看偶像電視劇 於是認定戲劇就是那樣

推廣金錢至上 於是認定目標就是那樣

理所當然認定周遭一切

 

就是這樣

也許 這才是最可怖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恩比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