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華遜博士(任職於海洋大學鯊魚永續研究中心)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id=208969662447390&story_fbid=637114886299530

鯨鯊放流行動一結束,這兩天一直有朋友陸續透過網路和電話來表示關心,多的是加油打氣,但其實心裡非常的虛,對於一場嚴格來說算是失敗的標識放流,過多的溢美之詞讓我顯得更加不安,我們這樣做是對是錯?對鯨鯊是好是壞?我盡量將過程以及一些想法記錄起來。

星期二從中午和孜孜、小C去海生館看鯨鯊在水族箱裡最後的身影,然後討論標識放流的細節。

直到半夜十二點半,開始集合,放流作業時間決定提前一個小時開始。

前面把鯨鯊跟缸裡其他生物隔離,接著趕鯨鯊入帆布擔架,到這邊都算是非常順利而且迅速。

在吊掛帆布到大水槽的過程才開始出現第一次狀況,因為鯨鯊頭重尾輕,以至於吊掛時平衡無法掌握,不過經操作吊車工程的師傅拿來拖板車貨櫃車那種綁帶來崩住擔架的鐵框之後,問題也很快獲得解決。

鯨鯊連擔架水槽一起從館內吊掛到拖板車上固定,到這邊為止,所有過程決策似乎都是海景公司的人,雖然海生館出動大批人馬,但是好像也只能在旁攝影照像記錄。

換我們標識組三人上場,海生館的獸醫以及野柳海洋公園的陳獸醫也一起上車進水槽。本來他們希望在等開車的過程我們趕緊標識完然後下車,但我堅持要呆在整個運送過程的水槽內直到吊掛進箱網前,確保標籤沒有脫落,若標籤出狀況也能即時在水槽內處理。

之前說鯨鯊頭部(靠車頭位置)右前方會有一個維生系統,我以為有高壓氧或者小型造波器之類的,沒想到只是一個抽水幫浦,讓水槽的水可以不斷循環。

海景的人將循環水的水管固定在擔架鐵框上,讓水不停淋在鯨鯊背部,此時我提出意見說:鯨鯊不是鯨魚海豚,必須藉由流水才能呼吸,所以應該要把水管整個往鯨鯊嘴裡送,且水槽水深最好能淹過整個鰓裂。隨後海景人員聽從我們意見,鯨鯊也順利運動牠的鰓裂,看起來呼吸的部份是沒問題了。

標識之前先量測,如在野外一樣,量尾前長跟全長,還有第一背鰭長度,交接器(這尾是雄魚)就無法了。

這邊我就不得不虧一下海生館跟海景,放流之前一直說這尾鯨鯊六米多,但是多多少也說不出所以然,經過實際測量之後,答案是七米二,阿不就還好水槽有八米,不然鯨鯊就有得練瑜珈了!

避開上下坡路段,我在平路上開始進行標識,用電鑽陸續再第一背鰭前緣鑽了三個洞,第一個洞因為在背鰭太厚的地方所以沒有穿過,另外兩個洞就是要標上傳統籤以及衛星籤所用。

上標的過程一切順利,我們另外也準備了預防脫落的鋼絲及別針連接住兩個標籤。在鑽洞的過程就能採到肌肉組織,所以不用另外動刀,可喜可賀。

兩位獸醫在我們標識完後也嘗試採血,我們甚至採了尾部傷口的組織。我以為尾部的傷不是爛肉就是結痂的疤,沒想到那像是不斷增生的血管瘤,是有彈性的,弄破會有血流出來。

很快地來到竹坑的定置網碼頭,我們也作業完畢下車,鯨鯊到這邊狀況一直都很不錯,雖然不太掙扎讓人有點擔心,不過這也表示整個搬運的過程對牠造成的緊迫影響不大。

鯨鯊連擔架很快地被吊進港邊準備好的箱網(直徑十六米)裡面,接著準備用定置網作業漁船推著箱網出海然後進行野放。

到這邊我就幹了,我們被告知無法跟著船出海,我本來以為是因為船舶有人員限制以致無法讓我們上船,結果根本海景的人數也不少,即使船上沒有空間我們也願意站在箱網的邊框上面,那邊空間夠,船速也不能太快,所以安全無虞。

海生館也僅有(能)一位韓博士及一位水下攝影人員跟著出海,因此出海前我們特別交代海生館的人員,在放流的時候拜託幫我們注意標識籤不要卡住網子,如果在割網子之前標籤出現問題也請立刻通知我,我有準備所有零件備品可以替換。

鯨鯊準備隨著箱網出海了,在沒有安全野放回海裡前,說什麼也無法放心,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帶出去放流然後我們只能等著看資料照片或影片?真不甘願。

還好,公共電視為了記錄整個過程,老早準備了另外一艘船,準備隨箱網出去跟拍。在館內不給拍攝,海是大家的,在海上拍總可以吧!公視的柯師傅也很好,就讓我們隨著他們承租的船一起出海。於是,我們就出海來去看鯨鯊的野放過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恩比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