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請點我。
《法華經》的故事是說:有一位父親很有錢,但他的兒子從小就走失了,最後淪落成街頭小乞丐,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個有錢的爸爸。
有一天,這個孩子要飯要到他爸爸家裡,他站在大門外說:「有錢的人哪!能不能給我一點錢或是一點飯?」由於這個孩子從小臉上就有記號,他爸爸一看就知道這是自己的兒子,連忙派人去喚他進門。想不到小乞丐一聽,以為有錢人要懲罰他,害怕得拔腿就跑,一溜煙就不見了。
於是他爸爸想了一個辦法,派了一個長得不怎麼好看的人,扮成乞丐的樣子,拿著破碗去找兒子小乞丐,和他一起行乞。當兩人漸漸成為相依為命的好朋友之後,這個人才把小乞丐帶往有錢人家。
這時候他的爸爸特別派人站在門口等他們,假裝同情他們說:「你們兩個好窮、好可憐,不如替我們做一些雜工,就不用四處流浪了。」小乞丐覺得這個主意很好,就從最底層的雜工做起,他爸爸派到他身邊的那個家人,就陪著他一起工作,小乞丐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最後陞任為總管。
此時他的爸爸已經快要死了,才終於和小乞丐相認:「其實你是我從小就走失的兒子啊!現在我就要死了,又沒有其他的繼承人,所以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因為小乞丐已經做到總管,他的心力、能力與膽識已足以接掌父親龐大的家業,再加上多年來所培養的信任,讓他相信父親說的話,而願意認祖歸宗。
另外,《法華經‧普門品》裡的觀世音菩薩,也是標準「同事」的例子。經文中說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種化身,例如,如果被度化的對象是兒童,他就化身為兒童;被度化的對象是婦女,他就化身為婦女。觀世音菩薩化身為各種樣貌,目的就是為了接近、教化各式各樣的人,讓他們自然而然接受佛法,並且和觀世音菩薩生活得一樣好、一樣自在。
在《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中,有很多位大菩薩也都顯現了各式各樣的身分:有的是法官、有的是工程師,有的甚至身處青樓。這些菩薩化身為不同的身分,目的都是為了度化具有不同喜好、不同性格的眾生。
日本的道元禪師把「同事」做這樣解釋:「初使自己同於他,後則使他同於自己。」所謂同事,是將自己融入於他所處的社會,但是並不隨著社會的感染而消失了自己。融入社會的目的,是為了領導社會、感化社會,隨著社會的需要改變自己,而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