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拍下來的素材檔案,容量高達12T…初剪大概花了半年,剪出五個多小時的影片,雖然已經割捨很多東西,這個版本裡每個爸爸的人生過程都還是有很完整的起承轉合。但篇幅還是太過冗長,要講的東西也太過飽滿,所以和監製討論後,就想辦法把篇幅縮在兩小時內。修剪重點,是在六個爸爸生命樣貌雷同的地方,留下最具代表性的那一段…我知道沒有辦法讓六個人都很清楚完整,我就把這六個人變成一個樂團,做成一個單一主角的形象,整理出讓觀眾在戲院觀看的時間範圍內可以理解的內容。
--所謂感動,不只是流流眼淚-專訪《一首搖滾上月球》導演黃嘉俊
不同於《不老騎士》騎車環島追求夢想的單一主題,《一首搖滾上月球》更偏向是一個用搖滾作包裝,以練團當軸線,拉出六名罕爸家庭的故事。因為記錄片不像商業片可以預設劇情,指定上場的人們必須說什麼話,交代清楚什麼事,剛看完全片時,有些部分其實不是很了解,或是用自己認定的想法作解釋,直到映後座談黑糖導演一解說,很多事情才恍然大悟。
「主耶穌謝謝你,讓以欣有這個機會可以參加考試。」原本以為巫爸哽咽說出這句話,是因為罕病孩子很難得可以考大學,後來才知道是因為罹患尼曼匹克症,常常活不過二十歲。
看電影的時候,覺得鄭爸很開朗,對孩子很好,聽導演解說,才知道原來鄭爸先前其實是一名非常嚴厲的父親,在大兒子尚未發病前,考試沒有100分,少一分、打一下,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博仁考了一張考試卷,92分,但是不敢回家,後來偷偷把考卷藏起來,回到家,爸爸問他說,你今天的考試卷呢?他說,被風吹走了。結果被罰站在家門口,連晚餐都沒有吃。可是升上小三後,博仁就發病了,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退化很快,大概半個學期,就只能癱瘓在床上,甚至不能再叫爸爸。這件事對鄭爸衝擊很大,所以才有了電影裡的那段話:「如果時間可以重來的話,那我知道,孩子是罕見疾病,我想我會用一千萬倍的父親的愛來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