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恩碎念:
一次寫完13篇電影影評果然還是太吃重了。:P
嘗試一篇一篇慢慢補齊,最後用總整理的方式,收錄上下集,試試看。
選擇不發揮同理心的人,可能會創造出真正的怪物。
-- J.K 蘿琳 <哈佛畢業生演講>
蝴蝶是靈魂,手指是惡念。
<諸神的黃昏>摘錄自呂政達的同名散文<諸神的黃昏>,文章本身比電影描述更加深刻。
從<法裡情>到<為愛朗讀>,正義與救贖的拉扯,向來是眾人探討議題。
當業力和果報是人間的法則與鐵律時,報應輪迴眈視在前,一個罪孽紋身的人子,能不能經過縫補,還原成潔白無瑕的靈魂?
低頭,繼續誦念經文,大悲心與大懺悔,要輪次數念過多少文字,才能具有變替秋日的力量,才有無邊的法力關上地獄的鐵門,阻擋輪迴因果?
死刑存廢備受爭議,作者直接跳過存廢,朝讀者拋出更大的問號:
如果死刑犯承擔因果,走向死亡,死後能不能洗盡罪惡?
悔悟與輪迴隨後眈視,死對死刑犯來說,究竟是不是解脫?
想起孟婆湯的傳說,想著人類的溫情同理心,
神終究慈悲,沒讓人帶著罪業與懺悔重生。
想起<自由寫手的故事>。
在同樣的境界裡,也許自己不糟糕,也許真的自己不糟糕,自己的資源,自己的技能,自己的知識,自己的能夠處理的能力,如果跟這個人不一樣,那自己當然在這個位子的時候,不會有那麼多的痛苦。
生活環境的斷層,造就最可怕的無知。
他們望不到上面的世界,渴求著一滴水而不可得。
他們沒有那種資源,沒有那種環境,
從來沒有人教導過他們,什麼才是是非善惡的標準。
當我們每天打開報紙,看每件新聞的時候,我們覺得我們跟這個新聞的關係是什麼?
當死刑犯在正義判決下,承受自己所犯下的罪孽罰責,其後靈魂該不該能不能得到救贖?
社會是否必須負起教育責任?就算是除了罪刑之外,所有人對於這人一無所知?
也許將這條天上掉下來的罪惡,拋向眾人,對人類負擔而言,還是太過沉重。
也許正如Andrew Johnston所唱
Pie Jesu, Pie Jesu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慈悲的耶穌 帶走世上的邪惡)
Dona eis requiem, dona eis requiem (賜予他們安息)
將一切恩怨因果還給天地諸神,
多麼的慈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