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你會感到曾經參與他的生命是與有榮焉。
藍丘?標籤先生?今晚你要選哪一道? (誤)
想談談電影裡的愛情。
學不會尊重人的傢伙,
不管他是什麼都不想去尊重。
有錢的人就一定是個好父親嗎?
沒錢的人就一定是個好父親嗎?
長得高的人就一定疼女友又專情嗎?
長得胖的人就一定疼女友又專情嗎?
你所想要尋找的是襯托自己身價的漂亮臉蛋?
妳所想要尋找的是一個襯托自己的名牌標籤?
你所想要尋找的是可以一同共患難的牽手?
妳所想要尋找的是能夠理解自己想法的那人?
你發自內心尋找的,究竟是誰?
無論如何,你會找到你心中所想要的那個。
那老僧道:「居士全副精神貫注在武學典籍之上,心無旁鶩,自然瞧不見老僧。記得居士第一晚來閣中借閱的,是一本『無相劫指譜』,唉!從那晚起,居士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
蕭遠山這一驚當真非同小可,自己第一晚偷入藏經閣,找到一本『相劫指譜』,知道這是少林派七十二絕技之一,當時喜不自勝,此事除了自己之外,更無第二人知曉,難道這個老僧當時確是在旁親眼目睹?一時之間只道:「你…你…你…」
老僧又道:「居士第二次來借閱的,是一本『般若掌法』。當時老僧暗暗漢息,知道居士由此入魔,愈隱愈深,心中不忍,在居士慣常取書之處,放了一部『法華經』一部『雜阿含經』,只盼居士能借了去,研讀參悟。不料居士沉迷於武功,於正宗佛法卻置之不理,將這兩部經書撇在一旁,找到一冊『伏魔杖法』,卻歡喜鼓舞而去。唉,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能回頭?」 --金庸<天龍八部>
不是我們想信的宗教,就算有一千萬間佛寺教堂讓我們經過,還是只是經過。
不是我們想借的書,就算去過一千萬間圖書館都曾經看過它,還是不會被拿起。
因為我們只會看見自己想要的東西。
什麼叫做有緣?
如果不是你所追尋的那個,
就算人來到你眼前,你也將會視而不見。
正.文.開.始。 (蝦毀說了那麼久是都還沒開始就是了)
藍丘其實不高。
但看著電影的我們,有誰去量測他與女主角間的身高差?
Who cares?
藍丘並沒有像我們所想的那麼勇敢。
看似大膽總是敢於在學院裡做些異於常人的思考舉動,
整整十年,他卻遲遲無法伸手,打出那通電話。
明明觸手可及,卻那麼遙遠。
藍丘有他的十字架要背,以及不敢突破的部份,
(他敢突破校規卻不敢突破世俗對愛情眼光門當戶對 以及 坦承謊言的束縛)
他並不如我們所想像那麼外掛無敵,那麼勇敢。
他也有害怕受傷的時候。
法罕在一開始一直都是個受幫助者 (隱喻喬依可能走出的第二條路)
但在尾聲他反過來變成幫助者 (冒著把自己二度賣掉的危險說服碧亞去見藍丘)
有種激勵世人的意味。
施與者,不要小看投下的任何善行。
被給予者,也不要覺得自卑,
因為可能在未來的某天,你就是關鍵時刻恩人最欠缺的臨門那一腳。
愛情聚焦在碧亞選擇的轉變。
東坡肉的故事告訴我們:
如果你眼睛狗丟賽,看什麼都是賽。(誤)
標籤先生渾身標籤,把碧亞當成是一枚豎立在他身旁的活標籤。
可在一開始碧亞眼中,未嘗不也是把他定位在一個能夠為她帶來物質標籤的標籤。(還真是繞口呀茶)
將自己當作一個商品待價而沽,終將成為一個商品。
物質為什麼被當成主流追求?
我們的心總是不安,需要被說服。
因為精神是如此飄渺的東西。
關於恐懼的相關討論,
覺得下面這篇的說法,解釋起來我比較甲意。 (咦)
《別為小事抓狂3 》-不要自己想出壓力來
當我們在思考時,我們很容易信以為真,將自己所想的當作真實。讓我說得更清楚一點吧,聽起來可能很奇怪,但是我們經常會忘了自己正在思考,因為這是我們常常在做的事-就跟呼吸一樣。除非我提醒你,不然你可能不會注意到自己在呼吸,是不是?思想也是類似的活動。因為這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會很重視思想,而且跟著思想走。我們會認為思想是真實的,任憑思想帶給我們壓力。
如果你仔細想一想,你就會看出其間的潛在問題。當你在想一件事情時,不過就是一個『想法』而已。只要你的意識或潛意識不要給自己壓力,思想其實是毫無作用力的。思想只是你腦海中的想像與概念而已。那就像是夢一樣-只是在做些夢時,你是醒著的。而這些清醒時產生的思想,是你自己可以決定要如何看待的。
舉個例子,你在開車上班途中可能會東想西想:「老天!今天可不好過了!今天有六個會,中午以前還要交兩個報告。我很怕看到珍,她一定還在為昨天我們吵架的事生氣。」
以這個例子來說,基本上只有一兩件事會真的發生。你可以很緊張、很擔心,越想越多,不停地分析自己的生活會變得如何糟糕,再自憐自艾起來。或者你也可以搞清楚實際的狀況,意識到這一切不過是一場小小的『思想攻防戰』,然後提醒自己這不過是腦海中的想法而已,你根本還沒到辦公室-你不過還在開車!
All Izz Well.
喜歡這樣的詮釋。
<待續>
留言列表